【我在芬兰】第21集-李天然-我在芬兰做产品经理~

2021年7月18日 0 条评论

“来了您内~”

这是然哥视频的经典开头

我一听瞬间倍儿亲切~

话不多说今天!

要给大家介绍一位

在芬兰互联网圈儿工作的达人

李天然

然哥在芬兰一家公司做高级产品经理

他经常分享关于产品经理的经验和知识

对于在这个圈儿工作的朋友们来说

可以提供一些思考的角度

以及学习的方向

所以今天邀请他来做一期分享~!

一起学习和讨论互联网那些事儿~

(小声说:今儿您可来着了,

本期干货满满,建议收藏,反复观看)


首先,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然哥的学霸背景~

| 90后,北京人

|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

| 在英国读研究生后来到芬兰工作

| 北京话最地道的马拉松跑者

不愧学霸!还是那句话 ‘’越优秀的人就越自律‘’~

下面我将通过然哥的个人经历,包括他在芬兰找工作,以及做产品经理的经历

给大家分享他的故事和感受~(后面有然哥关于产品的烧脑思考,快戳!)

# 01 – 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#

大家好~ 我叫李天然。先给大家讲讲我是怎么来到芬兰的吧~

我在英国读完研究生后,通过一个三个月夏季实习工作来到的芬兰,主要工作是做关于无人机项目的市场调研。

实习结束之后,想在芬兰继续学习,积累经验。当时也很巧,公司正好想建一个无人机团队。然后我就自告奋勇,说“我这三个月一直在做市场调研,我其实也会一点无人机操作,就让我试试吧!”

其实当时哪会什么啊,就是在网上看了点东西,自己研究了点材料,只是纸上谈兵而已。

但是为了积累工作经验,咱得先把牛吹出去不是~

其实公司也没想这事儿一定能成,但是一看,我确实一直在做这块儿的市场调研,就让我负责了。

结果我一看公司这么给我面子,那我赶紧学吧~ 买了无人机,去大疆论坛上研究,下载了软件进行实拍,每天飞俩小时。

一个月我这飞行技术也上来了,也了解了芬兰的法律法规,还输出了一套SOP,详细说明如何出飞,如何申报。

三个月之内做了三个项目,一下给公司节省了几万欧元的成本。

公司一看,真不错啊,就给我配了一个翻译。之后这一年,我们俩就在芬兰飞了27个项目,其中包括大疆一款经纬300无人机的首飞测试,飞越了芬兰最长的一座大桥。我们俩也因为工作成为了很好的朋友。

(附上然哥的打工照,同是天涯打工人图片)

后来我回顾这段经历,你说这个项目跟我专业有关系吗?其实没有。

但是我认为,学习能力很重要,因为我不仅学习无人机操作,还学了3D建模软件,把航拍图片导成3D模型,供设计师使用。

所以通过不断学习,我们可以建立自信,培养学习能力,尤其是终身学习的能力。只要想学,你一定能学会。

# 02 – 抓住机会,大胆尝试 #

后来在工作中,我带起了整个无人机团队,也做出了不错的成绩,我也给大家说道说道~

有一次,我们的芬兰公司收到云南省某市的邀请,参加关于一个轨道交通设计的竞标。

当时公司只有两个人会说中文,而且只有我接受过正规的语文教育。

所以,虽然在没有任何专业背景的情况下,公司还是决定让我参与到此次的项目中。

刚开始在带领团队的时候,有的同事还不服气,’为什么你一个刚毕业,乳臭未干的中国人就能直接来我们这里带领团队?’ 后来我用实际行动证明我的能力,让芬兰同事心服口服!

其实当时公司是第一次参加中国的竞标,很多人包括我自己,都没有抱希望。但是毕竟第一次参与竞标,还是要尽力。

所以我就开始搜索各种轨道交通的研报,在知乎、论坛上学习,快速了解整个行业的趋势,翻译投标文件……

因为时间紧任务重,我们又是客场作战,我甚至在演讲最后一刻才把PPT做完。

第二天参加会议,一进门就是一盆冷水!我看到另外一家设计团队方案是用小推车送进来的。而我们的方案可能还没有人家目录厚……

想到这,我觉得彻底没戏了。也许是心态放下了,没那么紧张了,在汇报的整个过程中,我打满鸡血,一气呵成,顺利做完汇报!

当时心想“只要我认为我是专业的,那我就是专业的~!”哈哈~在汇报中,我们否决掉了另外两家公司一致默认的观点。(关键点!)

在汇报结束后,万万没想到!我们团队的方案获得评审的认同。并且与当时竞争的团队产生了差异化,因此夺得头筹!要知道,竞争对手可是非常有经验的国内设计团队啊!

后来我才知道,我们赢就赢了那个否决上!因为评委就是希望有人能够站出来,否决这个方案。

于是,各种因素加在一起,我们第一次参加中国竞标活动,反而取得了第一名。我也因此创下了一个记录:第一个非专业背景,第一次竞标(而且还不是芬兰人)获得了第一名!

这一次的成就也成为了我跳槽到新公司的跳板。所以,人生有很多机会,要大胆尝试,不要在错过机会的时候后悔。

# 03 – 敏锐洞察,迅速决策 #

后来,我选择在我的事业上升期的时候选择了跳槽。原因如下:

首先,从公司的收入结构考虑,无人机团队就是一个辅助工作,只能作为一个节流的选项,能够为公司节省成本,但是很难直接带来收入。

也就意味着,这个团队永远不会是一个公司的核心部门。

其次,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,如果岗位不是核心部门的话,对于个人来说其实不是长久之计。

所以我认为,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到一个更适合自己,有更高天花板的平台发展。后来事实也印证了我的决定是正确的。

公司效益不好的时候开始裁员,由于不产生利润,无人机和其他辅助部门首当其冲,被裁掉了。

所以不管在国内国外、自己才是自己的最佳资源,要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,做自己的超级长板!


怎么样?

不知道大家看完了然哥的经历分享有什么感受呢?

我觉得,然哥这一套操作“行云流水,毫不拖沓”

“该出手时就出手”

职业规划非常清晰

不知道大家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什么想法呢?

欢迎大家在后台留言

我们一起探讨和分享互联网的知识与经验~

既然然哥的职业是高级产品经理,

那么接下来~

那就请然哥给大家分享一下

他在芬兰做产品经理的故事吧~

可能大家会好奇:国外有没有产品经理呢?

下面让然哥继续为咱们解答

“那必须有呀~ 国外的产品经理主要有两种类型:

一是Product Manager(PM)

另一种叫Product Owner(PO)

● PM主要是负责一个产品中长期的目标和路线图,主要工作是定调子,引方向。

● PO主要负责带领跨部门团队的交付,在特定的资源和时间要求下做正确的事儿。

但是现在两者的定义越来越模糊了,一个好的产品经理一定是既能带业务,又能抓交付,而且两手都要抓,两手都要硬!“

# 关于产品的思考 #

今儿跟大家分享一个底层思考框架,可以直接提升你的思维逻辑能力,让你远离被割韭菜。这部分内容比较烧脑,但相信你看完绝对会大有收获!

首先,让我们来看一个最近比较火的文章里面提到的一个例子。

如图所示:

第一转是请一个KOL花了1万块钱,播放量2万次,卖了3000块钱的货;

第二种是花了2万块,产生了3000万的播放量,成交额10万块钱。图片中的“ROI(ROI=单位投入产出比,英文:Return on Investment,即每花一元钱能带来多少收益)“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。

这里面提到了一个新概念叫做“GPM”,即每千次播放所产生的销售额。

通过这个例子,作者想说明的是,在直播电商里,相比较ROI而言,我们更应该关注GPM。因为抖音可以通过转化数据,持续放大并校准流量池,从而产生一个滚雪球的效果。

并且GPM数值越高,这个雪球的加速力度越大, 从而使得GPM更高的这组(ROI:3>0.3 但GPM 150>33.3)最终会带来比ROI更高的收益。

乍一看大家是不是觉得说的很有道理。

大家有没有意识到,这里可能存在的陷阱呢?

这里存在至少两个重要假设。

第一:如何保证GPM规模化投放后,依然是滚雪球的效果

也就是播放量到300万次,成交额就一定是3000000×150/1000吗?

你怎么能确定抖音能为你找到精准流量并持续投放?

第二:如何保证GPM规模化之后,没有更高的成本投入,企业最终赚取的是利润?

而利润=收入-成本,但GPM视角下,没有考虑到成本,成本也有可能加倍增长。

也就是CPT(Cost per Time)会不会从1万变成10万?

那么同样达到300万次播放的时候,你怎么能确定,最终利润一定会比ROI那组更高?

大家有没有发现,如果你去掉这两个非常重要的假设,那么作者的推论就没法成立了。

ROI这组依然是更加的选项,而这个就称作“信念飞跃(Leap of faith,最初源自Eric Ries的经典书目《精益创业》(The Lean Startup))”

“信念飞跃”指的是那些其实你不知道会不会真的发生,但是你假设一定会发生的假设。

注意!是【假设】,而没有了这些假设,那么由因到果的推断就不成立。

所以大家回想一下,很多时候被割韭菜,或者盲目相信一个人或一件事,是不是就是忽略了这些“信念飞跃”。


最后给大家留个思考题,有人说“只要长期定投基金就能成为富人”,这句话里你发现了多少信念飞跃?

欢迎大家在后头给我们留言,

一起探讨你的想法~

谢谢大家!

关注我用产品经理的视角

带你理解职场和商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