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荐语:
【我们在芬兰】推出【芬兰好物】频道,将通过各路专家&达人分享芬兰知名与不知名的好东西,和它们背后的历史与故事!~
第一篇来自《湛妮的笔记》,读完湛妮的精彩分享,我才第一次理解了“玻璃”……。
而且,我们家也超爱UltimaThule-极冻系列!以下文章来源于湛妮的笔记 ,作者夏季里的
伊塔拉小镇位于赫尔辛基以北120公里,这里坐落着芬兰著名的玻璃器皿制造企业伊塔拉Iittala和设计博物馆。
伊塔拉的玻璃吹制和设计传统可以追溯到1881年,今年夏天我们来到这里参观了玻璃的吹制,一起了解玻璃的制作和设计,探寻历史与灵感。

有关玻璃的传说
人类是如何发现玻璃制作方法的,目前尚无定论,但一直有着一些传说。传说中腓尼基(Phoenician)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民族,生活在地中海的东岸,他们曾经建立了一个高度文明的古代王国。
有一天,一艘腓尼基商船满载着大块的天然苏打,经过一片沙滩。由于海水落潮,商船在沙滩上搁浅了,船员们只好等到海水涨潮以后再启程。
船上的腓尼基商人下了船,在沙滩上准备晚餐。他们从船上搬来做饭的大锅,又搬了几块天然苏打,用苏打支着锅做起饭来。
饭后,当他们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到船上时,一个船员突然发现在支锅的地方有许多小块晶体,它们晶莹剔透,并带有宝石光泽。
原来是沙滩上的石英砂在天然苏打的作用下,通过加热冷却后,形成了玻璃。2000多年前腓尼基制作的精美玻璃物件,现在很多都收藏在世界各大知名博物馆中。
如下图中的玻璃小人,现藏于大英博物馆。

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埃及工匠制作陶器时发现的。地中海成为历史上著名的玻璃加工基地,后来古希腊、古罗马帝国成为重要的玻璃器皿制作中心。

威尼斯玻璃 辉煌的历史
威尼斯玻璃工艺的历史要从公元5世纪说起,当时来自罗马帝国的玻璃工匠为躲避战乱,来到威尼斯一带。
后来,出于制作安全与防火的考虑,威尼斯城中所有玻璃熔炉都迁至穆拉诺 (Murano),一座城中小岛上。
从此,穆拉诺小岛玻璃工艺,称雄欧洲了几个世纪。
从文艺复兴开始到17世纪末,穆拉诺玻璃以其精湛手工艺驰名世界,为威尼斯贡献了大量的财富。


在17世纪中期,荷兰黄金时代的静物画中,画家们将穆拉诺玻璃器与远渡重洋的中国瓷器摆放在一起,得以证明当时穆拉诺玻璃已经成为欧洲贵族餐桌上的珍稀物件,是财力的证明与身份的象征。

法国皇家镜面玻璃制造厂
穆拉诺的玻璃工匠甚至被视为贵族,允许佩剑,子女与上流社会联姻。穆拉诺的玻璃匠人因此过着富足而体面的生活,却始终甚少踏足外面的世界。
对于威尼斯的玻璃匠人,单是离开故乡,就可能被判叛国罪。就这样,穆拉诺这座小岛,成为把享誉欧洲的工艺深深地藏在威尼斯。
17世纪,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改变威尼斯市场垄断的现象,还想用玻璃来装饰正在建造中的凡尔赛皇宫,因此展开一场间谍行动。
他重金收买4名威尼斯玻璃工匠,安排24名法国卫兵协助他们秘密偷渡出境,于是法国终于取得了制作镜子及玻璃的机密技术。
1665年路易十四于巴黎成立了「皇家镜面玻璃制造厂」,这家工厂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法国圣戈班集团。

法国第一面自制的玻璃镜于1666年问世,在工匠的不断努力下,品质越来越优良,且可制作40到50英寸长的镜子,在当时是很大的革新。
1672年法国取消了威尼斯镜的进口,法国境内的玻璃镜全由「皇家镜面玻璃制造厂」自产自销。

说到法国玻璃工艺,不能不提到凡尔赛宫中的镜廊。
自号「太阳王」的路易十四为树立自己的地位,决定兴建精美极致的皇宫,他将其父亲路易十三巴黎西南郊外的狩猎行宫重新改建,宏伟的凡尔赛除了宫殿外,还有占地100公顷的花园及华美绝伦的镜廊。
镜廊建于1678年,穹顶上有夏尔.勒.布伦(charles le brun)三十多幅金碧辉煌的旷世巨作,侧边则有17扇朝向花园的拱形窗门,每个门上有21个镜子,共装饰着357面镜子,当时「皇家镜面玻璃制造厂」的技术已经非常纯熟,镜廊里的镜子皆由它所承造,这也奠定了「皇家镜面玻璃制造厂」在法国的地位。
芬兰伊塔拉 永恒的设计
1881 年,一位瑞典人Peter Magnus Abrahamson来到了芬兰南部省的伊塔拉小镇,创立了伊塔拉玻璃作坊。由于芬兰缺乏熟练的吹玻璃工人,最初的17 名吹玻璃工来自瑞典的一家玻璃厂。

玻璃生产在芬兰起步比较晚,却在这里发扬光大。如果要用一个词来代表20世纪北欧的玻璃器皿的现代技术,那就是伊塔拉。
芬兰设计的清澈、明净,在玻璃制品中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,创立了举世瞩目的“北欧设计”概念。

在1930年代,Aalto夫妇的加盟为伊塔拉工厂注入了新的活力,奠定了伊塔拉作品的构思基调——源自大自然的启示。
Aino Aalto 的这个系列曾在1936年的米兰三年展中荣获金奖,也是伊塔拉至今仍然在产的,历史最久的设计。它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石子投入水中溅起的涟漪,而它最初的名字也确实是叫做涟漪。

1936 年,阿尔瓦·阿尔托(Alvar Aalto) 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阿尔托花瓶(Savoy),并在 1937年巴黎世界博览会上首次展出。
设计灵感取自湖泊,完美地将千湖之国的概念融入设计之中的同时,也将芬兰的湖泊搬进了每个人的家中。
这件作品线条流动,弧度优美,也给制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。据说每个花瓶都要花费7名工匠工作整整30个小时,12道工序,才能烧制而成。
阿尔托花瓶是标志性的、举世闻名的,在它诞生75 多年后,它仍在伊塔拉玻璃厂生产。


自 1940 年代后期以来,设计师Tapio Wirkkala 和Kaj Franck 专注于艺术玻璃设计制作,由于他们两位设计师的努力,人们对玻璃的态度发生了变化,开始从新的角度欣赏玻璃的清晰度和光的折射的作用。
Tapio Wirkkala 在1968年设计了Iittala的经典之一,极冻系列UltimaThule。

湛妮图片
Ultima Thule 来源于古希腊语,原本的含义是’’遥远的北方,已知世界的边缘’’。 Wirkkala 的设计灵感来自北极圈内冰川融化。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系列。

Teema 是伊塔拉最百搭的一款,由另外一位大师级设计师Kaj Franck 于1952年推出。Teema的经典之处就在于没有什么个性,简单安静、本分又精致。

Oiva Toikka 最著名的设计作品Birds by Toikka 自 1971 年开始制作,设计师一生一共设计制作了400多个玻璃鸟。鸟被视为森林里的天使,也是充满芬兰特色的意象。

伊塔拉玻璃制品经久不衰,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,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永恒的设计“TimelessDesign”。

世代传承 普惠大众
芬兰人常说: 先看到伊塔拉的杯子,才喝水。
在芬兰,几乎每个人家里都有伊塔拉器物: 从花瓶到摆件,从餐具到酒杯,占据生活中各个角落, 是品味和质量的双重保障。


在北欧,伊塔拉常常是送礼的最佳选择。湛妮图片或许只有这样静谧的千湖之国才能荡去世间的喧嚣与繁华,让匠人们可以凝心打造,代代传承的器物。

湛妮图片
伊塔拉的玻璃,像极了芬兰的湖泊与天空,纯净,不带一丝杂质。阳光透过玻璃,闪耀着光芒,仿佛洒在湖面上的粼粼波光。
伊塔拉就是这样在大自然中得到启示,融入到它的设计中,成就了世代传承的经典。

湛妮图片
芬兰人从不会轻易的丢弃掉他们家里的伊塔拉,在古董店里经常可以见到40年代,50年代购买,使用至今而依然完好如新的餐具。
博物馆里也常常举办伊塔拉古董拍卖会。

湛妮图片
芬兰玻璃设计简单、安静、清澈,纯净,平等地惠及大众,这也许跟芬兰人热爱自然,沉默内敛的民族性格有关。
通常,能够在生活中使用艺术家设计物品的人们都是非富即贵,与普通人的生活无缘。
然而在芬兰,也许是因为气候寒冷,人们特别关注家的温馨,在每个家庭的生活中,人们都在不知不觉地体验着一流的芬兰设计带来的幸福。

More Stories
【2022】“我们在芬兰”全体队员新春祝福视频!
【2022】我们在芬兰-时光集锦-拜年视频!
12/09/2020 【多图分享】全家登陆芬兰整2个月!+大闺女13周岁生日快乐!: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