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我在芬兰】第85集-梦溪-移居芬兰,孩子好“融入”吗?

2022年10月30日 0 条评论

编者荐语:

孩子们来芬兰的挑战,依次为: 1、环境 2、语言 3、朋友 千万别低估这些挑战, 但也千万别低估孩子们的潜力! 😊👍

以下文章来源于带着俩娃去芬兰 ,作者Stream Yan

以下文字只说我的感受,不要杠,杠就是你赢。

这个融入,很多人可能会和幸福感混淆。以前我也是觉得只要孩子在芬兰觉得幸福开心就好。

孩子们在芬兰没有学业压力,老师也都和蔼可亲,鼓励为主,幸福感都很强。

但,其实这并不是融入。

融入是有芬兰小伙伴,可以放学后一起回家,约着一起玩甚至过夜这样的社交圈子。

融入是能和芬兰同龄人有共同话题,能开各种只有他们懂的玩笑。

我觉得只有这样,才能说是融入。

这样的融入有两个必要的条件:

1.语言能力。这个可以说是硬性条件,否则人家聊什么都听不懂说不出,那交流就会出现障碍。

2. 能得到同龄人的认可,愿意和你玩。

芬兰人,无论老少,我觉得真的挺难融入的。可能是因为人少?他们有自己固定的圈子。

成年人都会表现的彬彬有礼,但是内心是不会轻易向你打开的。而小孩子往往会更直接的说,不想和你玩。

而且哪怕很小的孩子也已经有自己稳固的圈子。比如去年我们搬家,女儿上了学前班。5岁多的孩子按理应该很容易融入吧?

而实际上,女儿用了很长时间都融不进去。每每问别人能不能和她玩,或者她能不能加入进去,人家大部分情况下都是说“不”。

首先当然是语言还不是很好,但更重要的是,那些小女孩大部分都是从1岁左右就在一起上幼儿园长大的,虽然现在只有5,6岁,但是人家的友谊已经也好多年了。

不过女儿的性格是比较外向,她会契而不舍的追着和别人玩。不会因为别人的拒绝就有挫折感。

还抓住一切机会找别人玩。比如有些孩子已经被家长接走了,那剩下来的那个就只能接受和我女儿玩了。

可能是老二的缘故吧,女儿情商挺高,她会经常拿女孩子喜欢的小玩具小贴纸来吸引其他孩子。

就是靠着这股子“社牛”症吧,再加上语言也有进步了,慢慢的就也有几个朋友了。

然后就是今年上小学前的这个暑假因为几乎天天和一个好朋友玩,芬兰语感觉上了一个台阶,叽里呱啦说的极快。

上了小学后,好像开挂了一般,因为可以自己上下学了,所以每天放学都和同学去玩。因为以前学前班有几个朋友上了另一个小学,所以她在本校和其他学校都有朋友。上下学路上不定碰见谁就跑人家家玩去了。

上了小学后,我手机就收到过好几次别人家长的短信,告诉我女儿在他们家。

我觉得对于女儿来说,融入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语言能力的进步。再一个就是她这种性格,契而不舍,不怕打击,努力结交朋友。

不过就她这样的性格,还这么费劲,可以侧面反映芬兰人的不好融入。

女儿足球队比赛

说到哥哥,他是快9岁来芬兰的。来了赶上新冠爆发,小半年没上学,语言就不用说了。

后来好不容易可以上学了,赶上我们住的地方好多移民,他在学校主要还是说英语,芬兰语根本就没什么进步。

不行只能学“孟母三迁”,搬家到芬兰人多的地方。这回在学校里只能说芬兰语了,感觉这一年的进步特别大。

另外就是哥哥打冰球和踢足球,而且水平还不错。几年下来,队友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。

团体性体育项目对于孩子的融入有巨大的推动作用。因为有比赛,大家一起经历输赢,这是属于“扛过事”的兄弟情。

而且经常出去训练和比赛,吃住在一起,中间的那层隔阂很容易就打破了。语言当然也有很大的进步。

一起去外地打比赛

我专门问了儿子,你觉得成绩好和体育好,哪一个更容易获得其他同学的尊重?儿子毫不犹豫的说,那肯定是体育啊!

当然学习好也是会获得尊重,但是如果他学习不好,但是体育好的话,他一定比学习好会获得更多的尊重。

幸运的是儿子同学里好几个都是一个冰球队和足球队的,所以他虽然换了新的学校,但是完全没有任何过渡期,他超级喜欢和享受现在的班级。

没想到儿子在国内打那么多年冰球,对他现在的融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。而且也帮助我们大人的融入。

相对于其他体育项目,冰球作为芬兰的国球,家长们之间的关系好像更密切一些。可能是因为小时候得由家长在更衣室帮助换衣服吧。

现在先生在队里做志愿者,也慢慢的融入进了这个集体。“在芬兰青少年冰球队当志愿者——芬兰人的另一面

我问儿子,一开始你的队友怎么看你?他笑着说一开始他们看他就像看怪物一样,觉得特别新鲜,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一个中国人打冰球。

我问那现在呢?儿子说,现在他们终于把我当作一个和他们一样的人了。

。。。

写到这里,心里由衷的佩服儿子和女儿,他们可能并没有注意到自己是多么的勇敢和努力。

The End

有想法,欢迎留言给我ya